未來,公司將繼續致力于為下游行業提供技術可靠、性價比較高的產品以及高水平配套服務,通過持續不斷的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及創造力。
1、正極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
三年規劃:1)以錳系材料為主,加強動力型錳酸鋰、5V錳酸鋰的研發及產業化;2)完善產品體系,研究開發三元系列單晶523、622、811產品并實現規?;a;NCA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研究。
五年規劃:研發新一代鋰電正極材料,重點開展鋰硫電池、釩電池及其材料的開發與產業化研究。
2、加強研發中心建設
成立聯合研究院,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成立聯合研究院;
在日本投資建設鋰電研究所,借鑒當地技術優勢,提升研發實力。
以平臺為依托,完善材料、電池系統、配套技術研發中心建設。從建立健全材料合成試驗平臺、基礎分析實驗平臺、安全性能測試平臺和電動車系統研究平臺出發,打造高水平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中心、動力電池系統研發中心、儲能電池系統研發中心及匹配技術研發中心。
組織企業、大學和科研機構等圍繞鋰電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,建立公共技術研發平臺,實現創新資源的有效分工與合理銜接,實行知識產權共享;開展技術合作,突破產業發展核心技術,形成重要的產業技術標準;實施技術轉移,加速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運用,形成鋰電產業鏈基地,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;聯合培養人才,加強人員的交流互動,為產業持續創新提供人才支撐。
3、發展鈦酸鋰負極材料,完善產業鏈建設,建立新型鋰離子電池用鈦酸鋰生產線。
4、完善產業鏈建設
不斷拓寬業務范圍,橫向和縱向擴展產品領域,從單一的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到上游原材料制備、下游電芯、電池組裝、配套整車廠,構建涉及上中下游的產業鏈;結合光伏太陽能、風能等新型一次能源系統,建立新能源儲能產業鏈,結合青島市電動大巴、新能源出租車及物流車等,打造青島市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。
5、建設新能源產業園
聯合并引進鋰電池上下游從事研發及生產的科技型中小企業,帶動相關產業發展、促進區域經濟增長。建設新能源產業園,包含生產制造、研發測試、綜合辦公、企業孵化器、研究院等,實現產業化成果直接、有效應用。
公司將繼續加強產品技術自主創新,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,持續改進現有產品技術工藝性能?;A研發方面,繼續探索最佳原材料配比、摻雜元素種類及摻雜方式、包覆新工藝等,對產品研發各個環節進行優化;生產質量控制方面,從供應商選擇、原材料入廠檢驗、成品半成品質量控制、工藝質量控制與改進等方面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控、可追溯;設備及人才引進方面,積極引進全自動生產設備,并在此基礎上加強設備向更節能更環保更高效方向改造,通過產學研合作及高端人才引進,培養一大批正極材料及電池系統技術人才、管理人才及高水平一線工作人員。
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,在保持錳酸鋰正極材料市場占有率的前提下,高端三元材料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,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前五,鋰電池組市場占有率逐漸提高,公司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。